欢迎光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学院新闻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系部主页 >> 思政天地 >> 正文
 

理论自信教育:思政课的重要着力点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3月10日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作者:刘慧

《光明日报》(2017年03月07日15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当代价值的充分理解及认同之上。增强广大学生的理论自信,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理论自信的前提是理论确信。理论确信既要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历史实践为认识来源和支撑,又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开展理论、理想教育,厘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关系,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引导广大师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坚定信仰的确立,离不开对现实和理想的准确把握。理论空间认知为理论自信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党根据革命或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不同时期的最低纲领。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有力保障。高校思政课要积极开展理论空间认知的教育,既要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实践路径认同是理论自信教育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的真理性和道路的正义性相得益彰,理论的真理性通过历史实践得以展示。高校思政课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光辉历史的教育,以中国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呼应,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理论自信最终需要通过自觉的理论传播得以凸显。创新理论传播途径是理论自信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讲活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在各种新媒体阵地上推送形式活泼的正面声音,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理论探讨、辨析错误观点、传播正能量。

高校要利用思政课堂和各种新媒体阵地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增强理论自信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作者:刘慧 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

上一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纵横)

下一条: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C) 20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