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学院新闻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系部主页 >> 思政天地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14日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龙晓菲

【摘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理论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网络休闲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大学生点滴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将之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社会服务实践体系 红色网站 实效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门,在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有独立的思想,有自由的意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为此,必须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结合高校活动特点,围绕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和网络休闲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近现实、走进生活、走进头脑,发挥其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

通俗化讲授基础理论,晓之以理

理论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强化课堂教学这类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推进教学改革,扩展课程范围,提高教师素质,让基础理论讲授通俗化、生活化,充分、全面、有效地对大学生“晓之以理”。这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性环节。

以人为本,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要有效地晓之以理,必须以人为本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即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客观实际,根据授课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深入的教学实践中巧妙、通俗地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中,最为关键和迫切的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讲授经典理论的普及性、公共性课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系统的理论阐释,但该课程教学一直没有取得实效。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厌烦情绪。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把握学生的理论需求,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深入浅出地讲授经典理论。以学生的现实疑惑、问题为案例,帮助并教导他们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其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性的理论和情感基础。

依托高校知识平台,扩展教学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有机整体。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科课程,特别是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程,可以扩大“理”的范围,让学生全方位地知“理”、明“理”,增强教育的全面性。因此,要加强全校性文学、艺术类课程建设;定期举办师生交流活动,以了解学生思想,增强学生兴趣;抓住大学生实际需求,开设技能培训课程,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可接受性,提升教师讲授水平。晓之以理,通俗化讲授基础理论,不仅要改革讲授方式、增加理论内容,还需要以教师讲授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保障。从内在而言,这需要教师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培养教育智慧,注重理论转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注重讲授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可行性。从外在而言,这需要从学校到院系发挥支持、监督和保障作用。

建立高校社会服务实践体系

建立高校社会服务实践体系,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染、教育和塑造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践行并传播出去。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的理想状态。

设立高校爱心基金。高校爱心基金应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创新性地多元化发展。捐助方式上,采取网下捐助和网上捐助并存;捐助内容上,可为实物、货币和虚拟货币等;捐助主体上,可从学生发展到老师,从在校师生发展到离校校友,从本高校发展到合作企事业单位;捐助时间上,以方便捐助者为原则,接受随时捐助;管理模式上,采取“学校牵头,师生共担”的方式成立爱心基金委员会,建立一系列捐助的具体制度和规则,实行制度化管理。

构建义卖平台。义卖平台的实物交易市场分为“无人购物区”和“爱心格子铺”专区。“无人购物区”,由大家自行定价购买捐助物,在实践中培养和强化同学们的诚信意识;“爱心格子铺”,售卖高校师生自己的非捐助物品,这将进一步丰富平台内容,增加平台人气,解决师生实际问题。此外,构建一个与实物交易市场对接的网络交易市场,将使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为爱心基金增添更多善款。

设立成长咨询机构。首先,该机构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以增强其长期性、严肃性和可信性;其次,机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退休老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的研究生党员,都可作为“成长辅导员”人选。但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并签署一定的保密协议,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减少其心理压力;再次,机构活动必须采取主动出击、被动接受、定期回访、流动探寻等多种方式进行,真正走进学生生活;最后,建立成长咨询机构网络平台。

设立勤工助学项目关联平台。这一平台的设立是为大学生勤工助学牵线搭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这一平台与众不同的地方。号召全校师生,从学校到地方,多角度、全方位的为学生寻求勤工岗位。同时,通过竞争上岗、上岗培训、岗中考核等环节,对参加学生实行一定的制度化管理,使同学们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和看待这一工作,明确自己的责任,这一责任不仅是自己对工作的责任,而且是该平台能否长期建立,后续同学能否有同样机会的保障。

全方位构建教育平台

凭借便捷高效、交互性强、生动形象的优势,互联网在众多媒介中脱颖而出,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甚至超过了课堂教育。网络休闲生活俨然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的第三大组成部分。创办“红色网站”,可以发挥大众传媒引导、教育、铸就、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全方位构建教育平台,这是抵御各种消极、负面思想影响的需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西方思潮的需要,是深化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把握特点规律,建好“网”。网站也是有生命的。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正气、活力、真情的网络活动平台,是“红色网站”的基本秉性和特点。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时尚的特点,借鉴网络化语言,运用网络教育话语模式,推进网络平台内容多媒体化,充分调动受众听、说、视、触等各种器官,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握时代特点,增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前瞻性、预测性;把握生活热点,加强项目平台的多元性、丰富性;把握项目特点,增强项目活动方式、活动渠道的多样性。

根据事实热点,丰富“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西方思潮,这是“红色网站”的基本内容。一是建立理论学习互动平台。通过开设“理论动态”、“师生对话”等栏目,就各种理论知识、现今热点、难点等问题,适时开展问答、讨论等交流活动;二是提供资讯下载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三是开辟网络活动平台。设立“爱心基金”、“义卖市场”、“爱心格子铺”、“信用存取处”、“成长咨询角”、“勤工助学部”等栏目,让前文所述的创新性活动形式皆归一于这面“红色”旗帜下,统领并促进高校各种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重视日常管理,管好“网”。一是加强对“红色网站”的整体性规划和管理,文明办网;二是加强对网络维护人员在政治理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两方面的培训工作;三是加强网站栏目的人员配备,招募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精通网络技术的学生等各方面专才,扩充各个栏目;四是规范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不传不看有害信息,不抛“垃圾”信息,不恶搞,文明上网;同时,依靠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的侵蚀。

“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①从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和网络休闲生活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把日常生活当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的土壤,切实抓住学生所需,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疏导与堵截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必将有力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重庆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唱读讲传’进高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QNZX37)

注释

①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43页。

上一条: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

下一条:走向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COPYRIGHT (C) 20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