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和继承传统的孝文化,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提升社会主义的民族凝聚力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3月28日下午,思政部教师郭继红在我院职医讲坛为学生做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

郭继红老师的讲座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孝的层次包括事亲之孝、事君之孝、立身之孝。着重解读了孝的最基本的内涵——事亲之孝,善事父母就要做到养亲、敬亲、悦亲。
二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把孝扩展到整个社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是孝文化的实现途径。从社会这个层面上讲,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从个人这个层面上讲,要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结合国家颁布的新“24孝”标准,对父母要内心有敬意,外在有孝行。
郭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概括了孝的精髓,让大家理解“孝”是“品德之本”、“百行之宗”,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她强调了“推恩”的重要性,小孝孝亲,大孝爱国,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石,有了孝心才会有爱心,才有责任心。郭老师的讲座既有理性的分析解读,又有真挚情感的激荡,整个会场的气氛热烈、融洽,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立志成才,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老师的教诲,报答社会的关爱。
这次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这种隐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易被大学生接受。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能塑造人的灵魂,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怀,我们要以文化的韧劲,以文养心、以文养性、以文养德、以文化人,通过对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力量的传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