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学院新闻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系部主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说课稿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5日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2012年5月17日,思政部召开了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二章教学的集体备课会,石翠花主任对本章内容的授课重难点及授课方法进行了分析,使各位教师在即将开展的本章教学中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等特殊和重要的功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精髓,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本章地位与教学目标

(一)本章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的地位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被公认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因此,本章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之一。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成功实践,并能理解其现实可行性。

(2)正确理解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准确把握当前党中央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及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2.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能够正确地看待两岸统一对两岸人民是一件幸事,做一个推动祖国统一的人。

通过学生收集有关素材、观看影像资料、讨论等,锻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调查、材料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德育目标:通过对港澳台问题造成的历史的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现在港澳的稳定繁荣发展正是祖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对台湾现状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坚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准确把握当前党中央对台政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过程、内涵和意义;通过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准确把握当前党中央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

2.教学难点: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如何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3)如何在对高职学生的教学中提高本章的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和时间分配:

四节内容,共计4学时,两次课。

导入新课分别为5分钟,提问、讨论10—20分钟,课堂小结、答疑10-15分钟。其余时间为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步骤和过程:导入新课、新授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答疑解惑。

设计的理念就是以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指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

(一)导入新课:

提问:

(略)

(二)新授课(略)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答疑解惑。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展开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引用文献资料和引入案例分析,活化理论阐释;制作多媒体课件和选用网络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六、教学总结和反思

(1)教学效果分析:本章课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政治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既讲清理论,又联系实际,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2)教学得失

首先,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工作,不能照搬课本,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逻辑顺序,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明确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教材的使用上,既依靠教材,又不拘于泥教材。平时教师要注意搜集大量资料,增加相关知识内容的储备,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思想状况,找到理论知识同学生切身利益和关心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取得实效。

再次,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课件要适用,并和教材内容相配套。

最后,教师讲课要有激情,上课时语言尽量生动,这样才能富有感染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不足:学生参与的时间少,没有时间和学生一起就观看的相关影像资料进行讨论。

上一条:思政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参观黄帝故里和新郑博物院

下一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说课概要

 

COPYRIGHT (C) 20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