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学院新闻 
 系部主页 
 部门概况 
 思政天地 
 工作动态 
 教学科研 
 安全工作 
 关工委 
 返回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系部主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必修课。课程遵循大学生处于思想道德形成关键期的特点,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丰富、提高自身的道德精神境界,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予以极大的关注。 1998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把“两课”教育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 2006 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 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 [2005]9号),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 05 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是“ 05 方案”的开篇之作。本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针对在校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法律诸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本课程与我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两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等多门人文类选修课前后相继,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重任。

二、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

1.教学理念:强化职业道德,提倡能力本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

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入耳入脑”,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因此,我们教学设计本着从大学生最关心、最容易出现困惑、最希望解决的有关问题入手,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作出回答。

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创新,批判性思维强烈。要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所喜欢的活动,必须结合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他们内在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采取了理论讲授和小班研讨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变“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让大学生在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氛围中得到提升。

本课程设计改变“一卷定终身”传统模式,现在我们注重过程学习和考核,在一个学期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研究拓展知识和研究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遵循本课程标准去组织好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 注重设立教学情境,倡导学生自我建构,实现思考——内化——外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主张“引导、探讨、互动”,改变教师既往的“课程管理者、理论输出者、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定位,鼓励教师走下讲台,参与讨论并进行辅导性教学。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问题研讨、主题辩论、演讲、观摩影视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作用,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分担不同的角色,承担各自任务,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倡导情感教育,实施体验教学,设计角色扮演,使学生介入特定的情境,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新的学习热情。 2.利用QQ群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交流方式,构建老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思想政治教学更具有延续性。

4.实践教学环境: 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党建、团的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工作打通。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育德氛围。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

上一条:石翠花主任主持申报的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获教育厅立项

下一条:2012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COPYRIGHT (C) 20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邮政编码: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