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国以举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这样一场全民总动员的抗疫斗争,不仅给国人带来很多的警醒与思考,同时也给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当前要利用契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将疫情防控的“活教材” ,融入 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当中。 1.利用多种形式,讲好抗疫故事 疫情袭来,从仅用一周多时间就判定病原为新型冠状病毒到主动与全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从10天火神山医院建成、10天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到迄今已有346支医疗队共计4.2万名医护驰援湖北,这些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让世界感叹不已。白衣天使用生命守护生命,90后00后逆向而行,基层干部、执勤干警、普通志愿者等坚守抗疫一线,我们看到的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铁骨柔情、家国情怀,我们要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课堂内课堂外、线上线下讲好抗疫故事,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 2.自行开发疫情防控校本课程,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结合历史与当下,将这场伟大的战疫编写成教材,内容涵盖政治观、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教材即可纵览中国从古至今在考验中艰难前行、在挫折中不断奋起的英雄历程,也可横向地讲述本次疫情防控从中央决策到群众个体,从疫情严峻到迎来转折,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故事。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反复的说教,就能让学生明大德守大义。3.智能呈现疫情防控优质公开课,教学相长 利用智能平台组织优质公开课可以教学相长,取长补短。3月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反响强烈,效果显著。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教授,通过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师生云授课,这场“”思政盛宴”让人欲罢不能,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到思政课堂的魅力和力量。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陈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