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开学前提前组织,教学中及时适应新变化,通过摸索总结,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保证了承担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度。现将本人上网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教学过程
为做到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重点突出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成效方面的方式方法等。结合当前的疫情特殊时期,本人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课程线下教师部分:根据教学大纲和思政部概论课实际需求制定授课计划和学习目标,逐步放开并设置学习视频及任务点,上传教学补充资料,如章节PPT和针对知识点补充录制的速课视频,根据授课内容编辑试题库和作业库,通过学习通给学生发放课程PPT、速课视频、不同种类的电子版教材、文献和课程相关的电子刊物,发布作业题和测试题。
(2)课程线下学生部分:学生通过学习通依据学习目标在课下自主学习教材、网课视频、PPT和速课视频,阅览和课程相关的文献和刊物,并完成该章节下的测试题和作业题。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对课程内容产生新的感悟或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3)线上师生、生生互动部分:学生通过学习通签到进入课堂,教师通过QQ屏幕分享网络直播授课或者学习通上进行问题讨论,师生之间通过微信群或QQ群、学习通群等途径完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直播回答学生在线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针对不同问题提问学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一些知识点就和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详尽的讲授,同时可以就某些思考题开展师生谈论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次课的课程设计。
(4)把“疫情防控精神”贯穿课程始终:课程中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党和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典型事迹,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思想融入到我校思政课教学之中。组织学生观看讨论“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把灾难当教材,使学生们在专业课学习过程增强其责任担当意识,激起其爱国热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教学方法
秉持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的思路,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并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参与互动,提出问题,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1)课前,提前熟悉内容,做好笔记,并提前发布学习任务通知,并做好周密的部署和授课安排;授课开展当日提前设置签到提醒、并再次发布上课学习任务,使同学们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2)课中,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的测验、抢答、主题讨论、答疑、作业、QQ屏幕分享直播、录制速课等功能,多渠道尝试线上教学的具体方式,使同学们可以多方面参与,效果较好。在互动过程中穿插知识点、重点并进行语音或直播讲解,针对线上课程的不足之处做好充分补充,学生反映良好。
(3)课后,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查看与督促,做好记录,并于每周二对上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与总结。对多次未完成同学及时联系其辅导员进行了解与沟通,以求做到任务点百分百完成。
三、教学效果
通过利用超星尔雅教学资源,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授课质量,教学成效良好。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线下布置的教材、PPT、网课视频、速课视频和文献资料都是以“任务点”的方式发放给学生,随时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在线下自主学习和完成自测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可以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授课过程中通过“签到”功能监督学生听课的参与度。
(5)通过课程内容的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讨论“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对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主义热情,切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把灾难当教材,使学生们在专业课学习过程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鼓舞起学习激情,增强了学习动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教学,学生已经适应和认可了我校线上教学的方式,能够做到课前积极预习,上课积极签到,和老师互动,积极完成课堂测验,认真观看视频或直播,认真记笔记,及时完成作业,观看作业讲解视频等环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们在教学中及时适应新变化,通过摸索总结,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保证了承担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度。
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本人将继续响应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继续多措并举,努力保证教学质量,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在线教学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方艳蕊)